张教授带来新的减隔震技术——惯容减震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给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研究方向。
2022年12月2日,公司邀请了同济大学张瑞甫教授来做减隔震技术交流,张教授着重介绍了他在减隔震技术领域的新研究,也就是惯容减震。通过授课我们知道,建筑减隔震技术隔震和减震两方面。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经典案例就是张教授做的都江堰中学减震加固项目,通过在宿舍楼基础下掏洞放置橡胶支座,起到隔震作用。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例如台北大厦楼顶的大铁球,就属于减震阻尼器的一种。惯容是一种两端点加速度相关型新型结构控制元件。惯容减震系统是包含惯容元件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相比于传统减震系统,惯容减震系统具有如下优势:能够实现惯性的灵活调整和频率的调节、改变结构惯性同时基本不改变结构的重力质量、提高惯容系统中消能器的耗能效率。总的来说,惯容减震是一种高效的减震系统,不再需要台北大厦那样重达660吨的阻尼器,能大大减少空间占用和施工难度,在某些特别的场景下优势明显。
我国有58%以上的国土处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地区,且国家在2021年颁布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公司也在拓展加固改造产业,专门成立了城市更新部,所以此次减隔震技术交流意义重大!
房屋检测站:15021134260
厂房检测站:18601763426
网址:www.4001028807.com